• 作者:qiang
  • 积分:364
  • 等级:三年级
  • 2018/8/6 15:33:27
  • 楼主(阅:10640/回:0)楹联基础知识

    楹联基础知识
    书法楹联教师工作室  侯思思

    楹联是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独立文体,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学样式,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。短短两行文字,却蕴含丰富,美不胜收,能写景状物,能言情述志,能叙事说理,几乎具有一切文学形式的功能。

    一、楹联的产生

    楹联最早的雏形是桃符。在秦汉以前,每逢过年,民间都有在大门左右悬挂桃符的习惯。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木板,上面分别刻画驱鬼二神“神荼”和“郁垒”的形象。宋代诗人王安石《元日》诗中“千门万户日童 日童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”描写的就是新春之际,千家万户换新桃符的场景。后因古时多将联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——“楹联”。

    最早的楹联有晋代说和唐代说两种,《晋书》、《全唐诗话》中均有记载。五代到元代则是楹联飞速发展的阶段,宋代以后,陆陆续续出现了挽联、题赠联、名胜联、喜庆联等种类繁多的楹联。在词曲语言方面也不仅再是单纯的短联,开始使用长短句进行创作。明清鼎盛时期出现了诸多有关楹联方面的著作,其中以清代梁章钜的《楹联丛话》最为著名,邵阳人车万育的《声律启蒙》一书已被今人当做学习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,经久不衰,广泛流传。

    二、楹联的特点

    楹联最大的特点就是东方独有的审美观——对称美。中国第一位对联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余德泉教授给楹联下的定义就是:独立使用的对仗句子。由此可见楹联的本质就是对仗,不仅要注重外观上的对称,如字数相对、句式相对、节奏相对等,更要注重内容和意义上对称,如词性相对、平仄相对等。

    以下是中国楹联学会常务理事、中国楹联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邹宗德先生创作的几副对联,都是对称美极强的作品:

    题长沙市白沙古井公园茶艺馆联:

    一园月色和茶煮;

    万古泉声带韵流。

    题湖南隆回白马山联:

    故事如烟,烟树几重藏白马;

    峰巅有我,我心万丈仰青天。

    题湖南隆回荷田中学联:

    荷花高洁凌波,励志宜修君子德;

    田地耕耘种玉,育才可借伯雍锄。

    中国联坛十秀聚会舟曲有感:

    携湘云楚雨而来,穿越千山万水,喜相会扬州月色,又齐鲁烟霞,巴蜀风情,一杯融入青稞酒;

    别拉尕翠峰而去,忍看挥袖回眸,总难忘燕语呢喃,更吴音清切,秦腔豪放,对韵长萦舟曲天。

    三、楹联的一般规则

    1.字数相等,即两边的字数必须相同。一般而言,上联几个字,下联要与上联字数相同,因此又根据每边的字数,将较短的联称为一字联、二字联、三字联、七字联等。但是两边字数各多少却非一定,从一字到百字均可,最长的达到了一千多字。排在中国十大长联首位的是清代钟云舫题于江津临江楼的联,共有1612个字。

    2.意义相联,即指上下联所表达的意思要互相关联(风马牛不相及的无情对除外)。要注重意境的营造,将上下联贯穿形成一个相互呼应的整体。邵阳晚报“巧句栏”第231期曾沐阳出句“大地绣花春好色”,描写的就是春风送暖、百花争艳的春日美好景色,因此下联也要注意画面感的营造,引人入胜。如:“黄莺鸣曲柳知音”、“长风飞吻碟偷香”、“和风送雨柳垂青”等对句就意趣十分丰富。

    3.词性相同,词性也被称作词语对仗,即名词对名词、动词对动词、形容词对形容词等。中国古人根据词性将词分为六大类:

    (1)数目字。例如:二、六、半、双等。

    (2)颜色字。例如:红、黄、紫、黑等。

    (3)虚字,又分生虚和死虚两类。生虚即动词,例如:笑、哭、打、骂等;死虚即形容词,例如:好、坏、多、少等。

    (4)实字,即普通名词,又分为天文(日、月、风、雨等)、时令(年、节、朝、夕等)、地理(山、风、江、河等)、草木(草、木、桃、李)飞禽、衣饰……

    (5)半虚半实字。半虚指方位词,例如:内、外、左、右、东、西等;半实指抽象名词,例如:思想、品德、精神等。

    (6)助词。包括副词、代词和其他虚词(介词、连词、叹词、拟声词等。)

    4.语法结构相同,即上下边的词或短语结构必须相同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、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、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、动词短语对动词短语、名词短语对名词短语等。值得注意的是大结构中的小结构又要相对,如:湖南罗洪人邹抱一题罗洪老屋院家宅联:

    5.节奏相应,指节奏相对。如:

    观宝庆旗袍协会表演有感(侯思思):

    分花/约柳,袅袅/江南雨;落雁/沉鱼,姣姣/宝庆容。

    二二,二三节奏。

    题书法楹联工作室(侯思思):

    百家/书法/锋芒露;千载/楹联/韵律长。

    二二三节奏。

    清明有感(张梦)

    焚/一柱/清香,风中/尽是/离人泪;

    敬/三杯/老酒,梦里/常思/先祖恩。

    一二二,二二三节奏。

    6.平仄协调。

    (1)平仄。平,平声,指的是一个字读音的声调不升不降(一般指今四声的阴平、阳平,即一、二声);仄,仄音,指的是一个字读音的声调或升或降(一般指今四声中的上声、去声,即三、四声)。但是,古四声(平、上、去、入)中的入声字已分化,归入今四声中的阴平、阳平、上声这三种声调中去了,因此在撰联的过程中不能相混。要么全部用今四声,要么以古四声为准。

    (2)出、对句句脚平仄。上边仄脚,即上联末尾用仄声字,张贴对联时贴于右边。下边平脚,即下联末尾用平声字,张贴时贴在左边。

    (3)平仄交替,就是在某一个句子中,平声字和仄声字都是相互交替出现的,一般是双音节交替,即双平双仄互相交替。双平之后双仄,双仄之后双平。最基本的交替句式有四种:平平仄仄平平仄,仄仄平平仄仄平,仄仄平平平仄仄,平平仄仄仄平平,其他的平仄交替形式都是由此衍化。

    (4)平仄相对,即上下联平仄要相对,上边平声字,下边相应的位置就是仄声字,反之亦然。例举短联几种常规结构形式:

    四字联平仄格式:

    平平仄仄

    仄仄平平

    五字联平仄格式(其一): 五字联平仄格式(其二):

    仄仄平平仄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平平平仄仄

    平平仄仄平           仄仄仄平平

    六字联平仄格式:

    仄仄平平仄仄

    平平仄仄平平

    七字联平仄格式(其一): 七字联平仄格式(其二):

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     平平仄仄平平仄

    平平仄仄仄平平         仄仄平平仄仄平

    对于七个字以上的对联,一般由两个分句构成。

    四、楹联创作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。

    1.防止犯重。犯重就是重字,重字影响了对联的对仗美,是不允许出现的,但是规则重字除外。如:

    漫野清香,香透新枝春着色;(罗王君)

    一蓑烟雨,雨梳嫩柳燕筑巢。(陈湘荣)

    题白云湖(萧宇亮)

    云树无边,千顷渺渺连天去;

    月波有爱,百里粼粼伴客来。

    2.防止合掌,即上下联互相对仗的词语或句子意思基本相同,就像两个手掌合在一起。

    纪念蔡锷逝世八十周年的“蔡锷杯”征联时收到的对联:

    护国有知音,烈士美人皆不朽;

        除奸同合力,英雄红粉并齐名。

    “烈士美人”与“红粉知己”是同一个意思,这就是合掌。

    3.防止失替,就是平仄没有互相交替。

    湖南武冈浪石村古楹联村有有副对联:

    浪静水清行龙卧; (仄仄仄平平平仄)

    石奇风香藏虎踞。(仄平平平平仄仄)

    上边第四、第六字都是平声字,犯了失替之忌。下联第二、第四个字都是平声字,也犯了失替之忌。

    4、防止孤平。孤平,第一种情况指整个句子除了末尾一个平声字外,联中只有一个平声字;第二种情况指在联中任意位置两仄夹一平。犯孤平的情况主要是某些句子的“一三五不论”导致的,因此也要根据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。

    如邵阳晚报“巧句栏”有一期中收到的对句:

    出句:人生如尺明分寸

    对句:大道似河有浅深

         法眼似炉炼假真

         巧舌似簧拉短长

         法道似鞭挞古今

         岁月似刀刻皱纹

    5.防止三连仄,指一句话的句脚是连续三个仄声字。

    6.防止三平调。指一句话的句脚是连续三个平声字。

    顾问:中国楹联学会常务理事、中国楹联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、“中国联坛十秀”、“湖湘楹联七子”邹宗德先生。

    参考书目:《对联快速入门》邹宗德2017年9月 第三版

    胡芳强


   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,请 登录 注册 发表言论。